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懶人投資法

太耐無寫
事關還有部分的課未修完
嚴重阻礙投資計劃
今日"美國加息"、"G20:QE吸毒盛宴落幕"的消息又來了
到底加息定唔加息對自己都有一定影響
事關都要分擔家人部份的供款
雖然唔多,但兩老年紀都吾細,亦吾太想家人太大壓力

里兩日睇完一本"不讓自己陷入中產貧窮 尋找財務自由的關鍵之路" - 止凡
書中提到股神等人都應該購買制造金錢的機器而不是計算買賣差價(好似係除非唔係)
而目前我既方式係盡量買入足夠多的"平價制錢機"
至於里個問題應該係"何謂平價?"
特此今早起身整理左一下恆指的價格數據
以2800.hkg為例:
基本上都係追蹤大市,*而睇過幾年的年報,大部分情況價格都與價值相約
(效率市場假說? 我不知道亦不認同該學說,否則巴菲特不會賺錢,以上只是數據得出的結論,然而投資個股上我不會用這個方法)
因此說明大部份情況下大市受市場情緒影響
雖然以上哩段說話在好多BLOGGER都有提及過
但如果我冇親自去揾一次概念不會深

回歸話題
到底"何謂平價?"
我概念好簡單:低於平均咪就係低;高於平均咪就係高。
咁又到底"何謂平均?"
我就用左三五七年既股價去衡量,而非價值*
如圖表,綠色就係低於平均,而紅色就係高於平均,無色就係平均,而當中顏色會偏向紅色約35%
簡單尼講就係只有在相對低買的情況下(綠色)我才會買入"平價制錢機"
又或者只有在高估或者低估既情況我先會有所行動,平時我都係大交訓
當然我用3/5/7年恆指不同年份的市值同今日相比亦相差甚遠,而公司的賺錢能力隨時間變大,但我買的是市場先生的情緒,至於我受吾受佢影響,我都會受市場氣氛影響,因此我選擇用較理性的角度去分析。
睇番分析表時,我發現等待一個機會要花上1-3年的時間才有買入"平價制錢機"的機會
例如:2013年時又或者2016年的年頭都顯示綠色買入訊號,可見機會不常有一等要3年
目前的方向係只買不賣 buy&hold
當然一定會有人認為我虧了派發的利息
對,在派息買入價兩方面我依然未取得一個平衡
明顯是因為我的理財知識不足
但我認為只有買入價相對低 整體回報才會上升
anyway,目前我用著這一套自己的思路同計劃
投資沒有一本通書睇到老
反而計劃比財技更重要
坊間還有睇pe、pb、追蹤沽空、成交、牛熊比例等方法
以上我全部唔識亦冇數據,pe都只係參考下
不過明顯地,你問我我現在我吾會買囉。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月供股票 澳門篇



現時澳門能夠提供"月供股票"計劃的銀行暫時以我能找到的只有4間。(不定期更新)

不過在尋找提供"月供股票"計劃銀行的過程中,有部份職員真係會隨便亂答你,或者真係環境決定了部分人的工作熱情,只能說澳門相對地休閒,年年派錢工作亦只有工找人,我接觸到里幾間銀行的服務生比我的感覺佢番工目的就是打發你走,與以前在台灣生活時的服務業相比差別相差太遠。

例如在了解某銀行的時候問及關於代收股息的費用時,因為網上的收費標準未足夠詳情,因此致電客戶主管,過程中電話自助服務轉線的繁複不在話,電話中客戶主管更不時給你另一部門的電話號碼要求我再問及該部門同事,在電話中提供有關收取股息的資訊:收取股息的0.1%;最少hkd$20,但網上卻標記:取股息的1%;最少20$。及後我再到門市查詢證實為:取股息的1%;最少20$。中途浪費不少時間,而且在投資者的角度1%跟0.1%是相差10倍,大家日後注意認真問及收費標準。
更有趣的是致電某銀行時再次確認網頁中的資訊有否更新,得到的答案是:"網頁寫幾多咪幾多,我吾知咖,你自己上網睇啦。"明明電話接通前說明"為確保服務質素,以下對話可能會被錄音" 我反倒希望下次他們聽回錄音。

收集到的資訊如下:(以下為個人找到的資料,只供自己閱讀不具備參考價值。)
至少投資金額股票選擇手續費/月/次:代收股息費倉費/年:轉換股票 / 更改供款額 / 終止計劃手續費網上銀行聯絡
商業銀行1,00048隻每月投資金額的0.25%;最低為HKD$50。(每隻)
(已包括佣金、印花稅、交易徵費及交易費)
股息金額的1%,最少30$60x2次免收可以87910361
中銀澳門1,000 - 10,000114隻每月HKD$50。(每隻)
(已包括佣金、印花稅、交易徵費及交易費)
股息金額的1%,最少20$60x2次免收可以88895566
工銀澳門500 - 10,00060隻每月HKD$50。(每隻)
(已包括佣金、印花稅、交易徵費及交易費)
股息金額的1%,最少30$60x2次免收可以88995588
華橋永亨100018隻每月投資金額的0.25%;最低為港幣50圓。
(不包括佣金、印花稅、交易徵費及交易費,最少$130/次)
xxxx83983888

某華銀行因為能提供的選擇太少,收費也相對較高,但我曾到門市了解得到的答案是被他們推薦買基金,而門市的員工亦不清楚相關服務,因此已經放棄再找。

以hkd$4000/月,月供為例:
手續:50$/次(月-每隻)(已包括佣金、印花稅、交易徵費及交易費);股息:20$/次倉費:120$/年
例:手續*12個月+2次股息+倉費=600+40+120=760,交易成本已按近1.58% 。

之前找算於香港開設月供戶口,因成本相對地低,以中銀香港為例:hkd$50/月、免倉、免收息,一年下來成本就hkd$600,而且網上銀行較澳門的相對成熟。,但立即就發現計劃不可取,因每次匯款成本為:匯款0.08%+mop$50,最低mop$130/次,若每月匯成本高出倍算。

最後只能硬食澳門銀行的月供計劃,不管大小希望資產齒輪盡早轉動。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退休初想



最近想著將來的退休生活。移民?包租公?需要達到以上的目的,我想股票投資應該比較合適我。

眼見身边的朋友已經有自己的物業、私人汽車。想想自己已經23歲,我想應該還算年輕吧,回想一個故事:20歲時可擔10桶水,又是否代表60歲時是否可擔30桶呢? 答案當然是不。

用對沖的概念就是身體能力長期會下降而復利會上升,因此考慮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作長線投資,尋找低風險、隱定的投資組合。(股神教落買指數ETF)

考慮到大市長期以來向上走向(過去30年所見),因此應該於年輕時應於組合中買入一些ETF。在香港現時首選盈富,當然前題若香港的金融市場地位於未來的30年依然保持,我想投資大市就是最簡單的投資,至於內銀亦是考慮之一,長期(指未來30年)我還是看好中國的經濟增長,銀行亦所謂的百業之母,相信若果國內未來的發展興旺,銀行業不會差到那里,但目前的理解依然還不足夠充足,財不入急門。

加上澳門銀行提供的方案選擇也不多,能提供月供的銀行也只有3-4家。下次盡量整理一下各家的收費。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你愈早開始,成功的機率就愈大。

閱讀雪球思考過去的愚昧(一)
今天運用上班的午餐時間,看了雪球的第一章。把握小時間成就大夢想。今天心得:可以肯定的是,你愈早開始,成功的機率就愈大。

回想起小時候第一單交易,當時流行討論區,記得在一個賣家的貼子發現了兩台相機,當時沒有第一時間買入,而是在另一個討論區找買家,當時在極低風險的情況下用300元買入相機1,000元賣出,利潤700元,但當天就回想起相機袋原來是可以分拆出租,第一次明白什麼是業務分拆出租。其後相隔一個月左右另一台相機又找到另一位買家,可是已經不能再以300元的價格購入,而賣家提高到1,000元,眼見沒有利潤就沒做了。從而應學會?件事;一、生意應先找客戶,在未有客戶前不應承擔滯銷有機會帶來的風險。二、業務可分拆出租。三、訊息的差異可產生財富。

其後初中三做過魚具買賣,蝕本收場。
高中做一些小買賣、股票等,小買賣倒有利潤,股票情況更差,最後蝕了接近所有的資金約7萬。
高三畢業那一年當了銷售,自豪地做得不錯。
大學一:打了很費的工,思考人生,浪費了一年時間。
大學二:因為朋友開發了台印相機,跑了好幾場生意,又賺了幾萬;同年開了補習社,蝕了幾萬。
大學三:拍拖、轉學、後悔。過了人生最廄、最有啟發的一年。
休學了一年到金融產品公司上班,過了最充實的一年。
大學四:接觸到價值投資,思考了人生,明白自己的優勢,合適做小生意,同年開了代辦公司服務,又賺了三十幾萬。
大學五:價值投資組合開始,思考退休生活的打算,長線投資、復利的成果。

回想起在14年尾時在未完全了解項目的詳細下,差點投下超過百萬的項目,幸好的是,最後項目沒有成功起動,回想起是多麽魯莽的決定。同年也有把資金投到賭廳的存款,直到15年尾的賭廳結業潮,本金幸好的收回,己算是幸運了。坐了一場過山車又回到起點。

位跟我年紀相約朋友把屋按現金放在賭廳存款,超過500萬,直到15年賭廳結業潮。我這位朋友沒那麼幸運,被銀行追數賣車賣樓,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回復元氣。所有的投資最終都會回復基本面,而不是短暫的炒作。

隨著閱讀書籍的增加,投資處事的心態亦慢慢改變。現實世畀的相處好比投資世界,人與人相處不是存在一個"零和遊戲"內,而是基於"雙嬴"而存在。平常地人們害怕犯錯,但我認為,愈早錯誤,愈早成功。